【簡介】

《最後的女孩》.jpg

《最後的女孩》FINAL GIRLS

  故事大師史蒂芬.金拍案叫絕:
 2017年最棒的驚悚小說來了!

《書單》雜誌年度最佳犯罪小說!
 Goodreads年度最佳恐怖小說第二名!
 Amazon、Goodreads讀者★★★★好評如潮!
 已翻譯成20多國語言!即將由環球影業公司改編拍成電影!

不要亂說話,妳會被發現。
不要掉以輕心,妳隨時會成為獵物。
妳是逃過一劫的那一個,
還是終究躲不過厄運的那一個?


她們浴血生還,她們被上天眷顧,
她們被稱作—─最後的女孩。

麗莎是第一個。她在大學姐妹會的聯誼會館遇襲,一名輟學生持刀殺害了九名成員,直到身中四刀的麗莎在血泊中制伏了兇手。
莎曼珊是第二個。她在旅館值班時遇上了「麻布袋人」,他用袋子裡的二十一種工具殺光六名住戶,而莎曼珊是拚死抵抗、唯一存活下來的那一個。
然後是葵希,她和五個大學好友在松林別莊慶生,不料卻碰到「那個人」的瘋狂殺戮,好友無一倖免,最後警察殺了那個人,救出垂死邊緣的葵希。
十年過去了,葵希將那恐怖的一天從生命記憶裡刪除。她有了新男友,住在美麗的公寓,還經營一個備受歡迎的烘焙部落格。葵希相信她往後的人生會從此一帆風順。
然而就在此時,卻傳來麗莎的死訊,她在死前還留下給葵希的謎樣訊息。而消失許久的莎曼珊更忽然登門造訪,攪亂葵希的生活,掀起她早已埋藏的回憶。
關於那一天,關於「那個人」,關於所有不忍卒睹的細節,當葵希想起的越多,她越發懷疑,她們真的逃過一劫了嗎?或是這一切,根本還沒有結束……

 


【心得】

《最後的女孩》描寫及劇情的穿插讓文字如電影鏡頭般的切換、跳躍,從頭到尾製造出一種懸疑感,隨著劇情的進展人物及事件一個個出現,角色性格也越來越鮮明,在這之中你會試著猜測劇情,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,一個個都像在說謊,每個都不值得相信,甚至連主角都有可能是「那個人」。

 

細節,跟你無關的細節都可以講得很流暢。

葵希記得麗莎、莎曼珊的案件,清楚得連哪邊挨了幾刀都能記得,但對自己所發生的忘得一乾二淨。事件發生完時刑警們認為葵希是知道真相的,但葵希被診斷出有「解離性失憶症」,患者對創傷產生自我防衛機制,讓某段時間記憶空白,幫助患者逃離所受的創傷,莎莎一直在試圖想讓葵希想起「那個人」到底是誰,在越來越多事情產生時,葵希從中發現了許多遺落的細節真相,而最後故事也終於完整。

 

我不是最後一個女孩,我跟她說。

麗莎的語氣還是一貫的溫和有耐性,讓我火冒三丈。那你是什麼呢,葵希?

正常人。

像你,我和莎曼珊這樣的女孩,是沒有什麼正常可言的,她說。但是我能理解你為什麼想要嘗試。

閱讀時除了非常想知道到底要如何讓這個案件有個完整的結局外,我自己個人覺得有趣的是書中角色對「最後的女孩」都有不一樣的定義:

傑夫認為葵希作為最後的女孩是個:堅強、勇敢、努力、放下過去。

莎莎說我是唯一了解你的人。像個生命鬥士,為了生存可以做任何事情的人,就跟我一樣。

庫普認為葵希在他心目中是個堅強、反抗的女人。

葵希的家人希望葵希可以是個正常人。

我認為女主角覺得困惑甚至有點矛盾,葵希其實並不勇敢,卻讓自己表現的勇敢,像是母親希望葵希是個正常人,所以葵希強迫讓自己看起來正常。在文中看到角色形容葵希時葵希心理其實都有點想反駁,所有人都期望最後一個女孩是個如何人,但卻都不是葵希,所有的一切彷彿就像是所有人都在教導葵希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女孩,而最後葵希也成為最後的女孩,並且教導別人如何成為最後的女孩。

 

做一名生還者,自有其高貴性,她曾經跟我說過。還有一種優雅的慈悲。

因為我們受過苦,但是又能倖存,所以我們有一種力量,可以給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帶來一點啟示。

        我很喜歡這本書除了推理懸疑外的一些小東西,尤其是主角外的人對於事情的看法,媒體的嗜血,為了寫出讓人第一眼就會想看的東西,製造最後的女孩這電影般的用語來形容被害者。民眾的眼光及同情,像是當莎莎做錯事被控告時,傑夫對員警表示他是當初夜光命案的受害者時警員就放她們走了,但葵希不喜歡成為被憐憫的對象,葵希非常討厭被同情及憐憫,讓我想到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保羅·布魯姆珠說過:「無論同情的出發點有多好,它都並不會對道德的判斷起到好的引導作用。更糟糕的是,如果個體和社會到了需要基於同情做出道德判斷的程度,會有其他更多人的苦難將被忽視。」。

 

書中還有我覺得一些可以衍伸探討的東西,像是傑夫的職業是個為犯人辯護的律師,跟台灣最近有關從鄭捷、小燈泡到華山分屍案的律師,媒體及一些人紛紛的指責他,但單純的說犯人辯護律師真的該被責怪嗎?事情其實沒有一個正確與否,《最後的女孩》這本書也是,其實裡面角色的行為跟很多的故事不一樣,裡面的人並沒有一個讓人覺得完美的角色,但這才現實。

 

最後,感謝提供試讀《最後的女孩》活動 。

 


arrow
arrow

    Andan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